王亚伟:让更多人深度感受水洞沟文化

   2013-04-16 572

 即将迎来发掘90周年纪念日的水洞沟,目前已是身价不菲:我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集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体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届时参加纪念活动的专家学者们,将欣喜地看到曾经暴露在风雨中的水洞沟遗址,经旅游开发者的保护和开发,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壮观的面貌。而水洞沟景区的开发者,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远道而来的王亚伟无疑会在这样的节点上为人们所关注。 

3月12日,在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银川市荣华园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从鄂尔多斯市赶来的王亚伟,这个稍显内敛的中年男子,神情中透露着内蒙人特有的豪爽、大气,言语不多,但对水洞沟的珍惜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初见:放牧场

 8年前,王亚伟还是一个和文化产业毫不沾边的生意人,那时候的他在内蒙古煤炭、羊绒等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但是2004年底宁夏旅游部门在内蒙古的一次招商,却将他的目光拉向了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的水洞沟。 

“当初听完招商部门和相关专家的介绍,对水洞沟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有了一些了解,觉得这个地方应该是很有旅游开发潜力的,但等真的到了水洞沟,才发现实际情况很糟糕。”王亚伟清晰地记得水洞沟最初的样子:核心保护区内随意进出着放牧的羊群,取土的挖掘机肆无忌惮地在遗址周围的土坡上挖掘取土,一些平坦的地块被周围的居民用作耕地……“哪有个历史文化古迹的样子,整个就是无人看管的野地。”王亚伟同时也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特别难受,感觉很心疼,这么有价值的地方,就这么荒废和被破坏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王亚伟意识到,水洞沟并非一块风沙吹过不留痕迹的野地,作为人类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独特之处与不可复制性异常珍贵,他要设法擦去历史的灰尘,保护并开发水洞沟遗址,让这段人类早期的文化遗存重见天日。有了这个认识,王亚伟只身一人从东胜来到水洞沟景区所在的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着手进行旅游开发。

 核心:古迹保护

 对于将文物古迹开发成旅游景点,很多人心存疑虑:旅游开发会不会破坏文物?在王亚伟看来,文物古迹的保护始终最为重要。 

 本着对文化遗址的尊重,王亚伟在水洞沟景区建设之初的几年中,并没有走一些景区急于求成的盲建之路,而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用于和考古专家研究文物保护方案、给遗址周围修建排水沟、对损坏遗址进行修复等保护工作上。 

 在外人看来,王亚伟执着的有些“傻气”:水洞沟的1号发掘点2009年被评为“中国三大遗址世界标准地质剖面”,也就是说此处由于未受到外界破坏,有很明显的地质分层,可以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在不同时期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的痕迹,如果在此做出剖面展示点,无疑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但由于没有找到既能保护此处遗迹,又能向外展示的合理方式,王亚伟决定无限期搁置这个开发计划;水洞沟修建博物馆时,考虑到该遗址会吸引很多外国游客到访,遂决定将中文讲解牌加入英文、法文翻译,这样的工作大可以随便找两个普通翻译完成,但是为了更专业地展现这部分文化,王亚伟大费周折地请宁夏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联系国外的古文化研究专家进行了翻译。 

 与此同时,王亚伟还尽其所能促进水洞沟遗址的科研。比方说在景区内给专家学者们提供免费的食宿,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宁夏博物馆原馆长钟侃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水洞沟旅游景区成立之前,他和其他学者在水洞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往往是中午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累了就躺在卡车侧面的阴凉处睡一会儿,现如今王亚伟给考古学者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考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2008年,中科院在水洞沟成立了水洞沟遗址研究院宁夏考古工作站,这在宁夏旅游和考古界都是最高级别的,这可以说和王亚伟的努力密不可分。 

“虽然都说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水洞沟的开发对我而言更有一层社会责任感在其中——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保护的责任。”在王亚伟看来,只有把水洞沟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好,发展旅游才有意义。并且“旅游开发建立在遗迹保护的基础上,遗迹保护的完整将给旅游业带来更长远的发展”,这样的模式才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模式。

 开发:旅游景区

  高红梅是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7年前她应聘进了水洞沟景区,从一名出纳一步步做到副总经理的职位。和高红梅一样,水洞沟的管理团队全部都是王亚伟决定投资时在宁夏逐年招聘的,王亚伟给了自己团队工作人员最大的信任和良好的晋升机制,他得到的回报是8年来管理层几乎没有人员流失。而高红梅的评价则是:“员工们都把这里当家了。” 

  多年来王亚伟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次从东胜来银川处理公务的时候,第一站都会到景区。景区看守进口的人员经常有变动,员工认不出这位低调的老总时,他常会像普通游客一样自己购票,跟着某个游客团体一起转,边转边观察哪些设施有问题,游客们对景区的评价怎么样,然后再反馈给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除此之外,王亚伟还有另外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景区随手捡垃圾,而他的这一习惯,也逐渐演变成整个工作团队的习惯。 

“王总没有架子,待人谦和,凡事亲力亲为。他平时话不多,没有那么多道理规矩去约束人,但他的一言一行带动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对景区有一种责任感。”高红梅告诉记者。 

 8年的时间,王亚伟带着自己的团队将水洞沟打造成了一个面积为7.8平方公里、可进行文化深度游的景区:去水洞沟博物馆,在观看古石器时代文物的同时,可体验将三万年前水洞沟人的由来、迁徙以及制作石器等生活过程活灵活现展现出来的五维高科技;在魔鬼城感受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坐游船游览近10万平方米的咸水湖——鸳鸯湖,和成双成对的鸳鸯、雪白的天鹅“亲密接触”,充分利用水洞沟遗址原有的地貌和文化内涵,让游者在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状态的同时,对人类文明产生敬意…… 

  对于水洞沟的未来,王亚伟没有特别宏大的目标,只希望在维持对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之外,“把现有的东西做好做细,让大家来到这里觉得不虚此行,争取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过程中取得成功,让更多人深度感受水洞沟文化。”当然,王亚伟也有期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开通到水洞沟景区的旅游专线,方便游客出入;还有景区外围的砖厂,对景区的环境也存在不利影响,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以解决。”    

 本报记者张晓雪 实习生马小军 

 来源:银川日报

 
 
更多>同类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