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飞扬在远古与现代之间的梦想

   2013-11-25 468
来源:中国旅游报
 ——宁夏水洞沟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驻宁夏记者王涛通讯员韩晓慧
 
从一个漫漫黄沙、了无生机的戈壁到水洞沟遗址休闲旅游景区,宁夏水洞沟用8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历史遗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色休闲旅游区,使得海内外诸多游客从教科书以外,重新认识了水洞沟,切身体验到3万年前的远古人类如何生活以及500年前边塞如何防御外敌。
 
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长城脚下的水洞沟景区,距银川19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银青高速辅道可达。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在获得“最具文化特色名胜区”、“中国休闲创新奖”、“宁夏最美风景揽胜奖”等一系列殊荣后,水洞沟掌门人王亚伟没有丝毫的松懈,而是带领团队,努力实现着一个迈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梦想。
 
水洞沟的前世——远古的呐喊与鼓角的争鸣
 
1919年,比利时人肯特偶然途经水洞沟捡到了一具披毛犀头骨和石英岩石器,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法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1923年夏天,德日进、桑志华和他们的驼队住进了水洞沟,进行了中国史前考古挖掘的第一挖。这一挖,不仅惊醒了沉睡3万年的水洞沟人,也挖开了中国史前的文明史,使一直以来认为旧石器时代文明只在欧洲地区,中国乃至亚洲就是旧石器时代文明缺失地带的错误论断不攻自破,水洞沟也因此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随之,水洞沟人是从哪来的?怎么生活的?最终走向哪里?成为考古界争论不息的话题。对水洞沟人从哪里来,目前考古界存在“外来说”和“本土说”两种争论。“外来说”认为水洞沟人是从欧洲长距离迁徙而来,“本土论”认为水洞沟是本土文化起源,究竟是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成为中外考古学家90年来对水洞沟那份执着探索的价值所在。
 
关于水洞沟人哪里去了,也有不同的争议。其中有一种学说认为部分
 
水洞沟人沿原来迁徙的路线即现在的俄罗斯,返回欧洲、美洲,在拉丁美洲逐水草而生,成为了蒙古人的真正祖先。如果这种学说成立,长城内外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可能是水洞沟人的后代。但是历史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祖先们没有想到几万年后,他们的子孙们会筑起城墙相互厮杀。
 
水洞沟遗址发掘地的1、2号地点,分布在土林断崖的两侧崖壁中,崖壁有10米高,遗址的上边是长城,长城一共是33个台阶,跨越的却是三四万年的距离,这无疑是一条“时光隧道”,每跨越一步就穿越了1000年。历史的厚重让登长城的脚步变得异常沉重,每走一步感觉时光就在身后流淌而过。登上长城远眺,那些烽火连天,铁血纷飞的历史画卷仿佛还在眼前飞舞。长城脚下,遮天蔽日的芦花谷将遗址分为南北两边,断崖、芦苇、流淌不息的边沟,一切都弥漫着远古的气息,走入其中,真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悠远感。奇妙的是遗址的上面是长城,遗址4万年,长城500年,这么久远的两段文化却这么近距离相遇,是巧合还是另有历史渊源,成为世人追逐的热点。
 
历经世事沧桑,在风雨剥蚀中,长城见证了500年历史的战争与和平,在它的脚下,宽度仅有3米左右的大峡谷中,绝壁有十几米深,峡谷两边都是藏兵洞,它们和长城、红山堡等共同构成了明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遗迹。进到藏兵洞才知道,这里远比想象的大也惊险多了,藏兵洞有上下两层,层与层之间是近似90度的直角楼梯,像天梯一样,每层洞洞相连,犹如迷宫,里面水井、住房、会议室、灶台、粮仓、火药库、兵器库、瞭望台、射击孔等设施相当齐全,机关、陷阱、暗器密布,一不小心就踩到了暗器,真是杀机四伏、步步惊心,战争的残酷被藏兵洞体现得淋漓尽致。
 
水洞沟的今生——穿越时空隧道的旅游胜地
 
如今,站在全世界的高度看历史,水洞沟有文明世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世界罕见的明代藏兵洞;站在全国的高度看风景,水洞沟有雄浑的大漠,水岸长城、魔鬼城、大峡谷;站在体验游的角度上,水洞沟有国内首屈一指的体验式遗址博物馆,有原始村落,原始地道战;站在休闲的角度,水洞沟有世外仙境红山湖、鸳鸯湖、芦花谷,有自成一景的驼车、马车、骆驼、鸵鸟……
 
 从3万年前走来,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被世人瞩目,直到2005年,被宁夏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保护起来。掌门人王亚伟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将一个旧石器文化遗址发现地,打造成一个集科普探秘与体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尽管考古界仍在争论着3万年前水洞沟人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但王亚伟带领的新时代“水洞沟人”,却非常清楚自己作为一个旅游从业者的责任与荣耀。
 
2009年,为了让世人更直观地了解水洞沟遗址文化,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在景区兴建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利用今天的高科技技术,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外观原始、古朴的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内在的表现形式却非常先进,从文物展示环廊,进入下沉式体验展馆,就感觉一下子进入了水洞沟的前世——“3万年前”的真实环境。一群原始人顶着凛冽的西伯利亚寒风,翻过了鄂尔多斯黄沙漫漫的山梁,来到了今天叫做水洞沟的地方,这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远处还有羚羊、野驴、披毛犀等动物在奔跑,他们欣喜若狂,卸下了随身携带的物品,开始了水洞沟新生活。白天,他们打制石器,采摘食物,把石器绑在木棒上杈鱼、打猎。傍晚,大家围着篝火吃着烤肉跳着欢快的舞蹈,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同时降临了,水洞沟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他们又踏上了新的迁徙征途。这是高科技、艺术和实景完美融合的水洞沟博物馆演绎的3万年前水洞沟人生活、生产和灾难来临的场景,是根据考古学家研究还原的水洞沟2万年前至4万年前期间的生活,也是宁夏唯一利用高科技手段让游客切身体验的室内场馆。
 
长城,给人的印象是鼓角争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应该是雄厚苍凉的,可今天的水洞沟景区,长城是可以坐船游览的,长城、断崖、湖水、野鸭、鸳鸯、苇丛、蓝天、白云另有一种灵动和柔美,这一切,似乎已经很难和金戈铁马联系在一起。穿过约3公里的芦花谷,就到了水洞沟遗址旅游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天然湖泊——红山湖。在这一片独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观里,出现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的湖泊实属罕见,可更为难得的是,崖对面的明长城蔚然屹立!我国的长城在修建的时候都是依山傍水、就地取材,但没有一处的长城在面积约7.8平方公里的地方能体现出依山傍水、借助高15至18米的大峡谷和独特的藏兵洞、守军的城堡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战争已经远去,当年守土卫国的铁血男儿将入侵者抵抗在长城之外,如今让人叹为观止的藏兵洞成为智慧与勇敢的象征,吸引着长城内外大批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嬉戏与惬意间,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寻访远古的足迹。
 
出了藏兵洞已到了红山堡,游客会看到不远处断壁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上面写着:“您已实现三万年到五百年的时光穿越!”这正是水洞沟旅游的灵魂所在。
 
水洞沟的未来——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符号与宁夏旅游的名片
 
2013年,是水洞沟遗址发现90周年。水洞沟,一个略显土气的名字,却是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一个符号,也记载着远古时期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4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水洞沟被发现的90年间,先后经历了中外科学家的5次考古发掘,出土了5万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世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世界,特别是东方史前人类和环境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大的影响。水洞沟与河北泥河湾、北京周口店,同为中国北方第四纪地质和古人类文化研究的三个标准剖面之一。不久前的一次挖掘,水洞沟遗址部分地点测到了4.1万年前的地层,早已超过了国内外考古界普遍认同的最早年代是距今3万年前。
 
4万年前,水洞沟人为了生存从西伯利亚顶着寒风长途跋涉而来,带来了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石器打制技术,也因环境所迫不得不选择离去,期间,这样的演化、迁徙时断时续,直到1万年前,水洞沟人在此续写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水洞沟的历史仍在续写,从秦朝到明代,1500多年的时间,他们的子孙以长城为界,继续着战争与和平故事的演绎。庆幸的是,一切都成为历史,如今的水洞沟已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地,长城也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地,和平、友好、传承、发展。正是这样的历史财富,成就了今天的水洞沟景区,也成就了宁夏的文化旅游精品。水洞沟已经成为宁夏旅游的一张名片,正用它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身的魅力,也用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驻足。水洞沟正迈着沉稳有序的步伐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踏步前进。
 
宁夏的历史是从水洞沟开始的。宁夏旅游的历史,也必将留下水洞沟景区浓墨重彩的篇章。

图片 

 
 
更多>同类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