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地质构造

   2011-07-04 816
<p><font size="3">  水洞沟遗址位于银川盆地东部边缘,属鄂尔多斯台地边缘新生代地堑的一部分。从1923年德日进等发现和描述了遗址的地质构造及剖面以来,不断有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重新研究和描述有关的剖面,认识在不断深化。</font></p> <p><font size="3">  200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侯亚梅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以及宁夏考古研究所钟侃、王惠民、董居安等人,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新的调查。</font></p> <p><font size="3">  调查结果表明,水洞沟遗址剖面以第1~3地点的地层发育比较完全和具有代表性。从上至下可以划分为8层。其中:第1~5层为全新世范围,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1层厚约23米,第2层厚约15米,第3层最大厚度约1米,第4层厚约2米。1963年在底部发现磨光石斧和磨盘。第5~6层为一套从湖沼环境向河流环境变化过程的沉积物,是遗址的旧文化层,可见厚度8~9米。对从这里采集的灰屑样本进行测定,14c年龄为29000~24000aB.p。这就表明,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属层位应属晚更新世中晚期沉积。第7层外观类似黄土,实际为洪冲积物,尚无年龄测定数据和化石资料,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最大厚度可达10米。第8层是水洞沟盆地分布十分广泛的干旱盆地沉积,时代为上渐新世。出露厚度为5~7米。</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更多>同类旅游资讯